企业通过节能减排,使其当年的核定排污量产生剩余,然后通过销售剩余排污权获得经济回报,相当于给污染物定价,拿到市场上交易,越少排污的将越挣钱。
变化的时间快慢和变化的幅度是气候变化影响的本质。模型的结果必须是可重复,可比较的,你做是这个结果,我做也是这个结果,现在全世界有25个最好的模型,我们中国有2个。
但是问题在于,冰盖怎么样才能够往赤道方向扩展,最后使得整个地球变成一个大冰盖覆盖的冰球或雪球?这个过程必须要有二氧化碳。第二个,做出了模型之后要检验,要拿过去100年的气候或150年的气候来做检验,我们有观测资料。但是我们不可能在很短时间都烧掉,如果这样,那我们的温度上升就相当快了,我们必须要减缓,拉长这个时间。海洋吸收减弱以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存留的就更多了,更多以后就会更加增温,这就是反馈。我们不知道未来的世界是什么样的,人口有多少、环境将来怎么治理、排放有多少、新技术怎么使用,全球化将来发展的情况怎么样?我们不知道这些情况,那么就不知道最后的排放路径、排放量,所以我们就设计了各种各样的可能性,这就是排放情景,这里面有几十种排放情景。
——气候变化的每一个问题,科学性都是很强的。我个人的感觉,有的时候这个问题的处理不够透明,有时候主席或主要作者他们事先就过滤掉了。注重建设效果的最优化和可持续是目的。
排放低就是坚持污染预防与环境治理相结合,用适当的环境治理成本,把经济社会活动对环境的损害降低到最小程度。建设生态文明是我国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经济快速增长中资源环境代价过大的严峻现实而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战略任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反映了中国政府对环境与发展问题的清醒认识和自觉行动,也是对世界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有益探索和积极贡献。积极探索中国环保新道路是主要途径。效益好就是坚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建设相统筹,寻求最佳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进一步深化环评制度,严格环境准入,严格执法监督,健全重大环境事件和污染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加大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力度,让江河湖泊休养生息。
坚持把环境保护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重要举措,把污染防治作为重中之重,把确保群众饮水安全作为首要任务,全面推进、重点突破,着力解决影响可持续发展和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破解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的有效途径,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客观需要,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内在要求,是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抢占竞争制高点的必然选择。周生贤说,生态文明建设是理念、行动、过程和效果的有机统一体。大力发展环保产业,使绿色产业日益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新生力量。
总之,探索中国环保新道路,要用新的理念进一步深化对环境保护的认识,用新的视野把握好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机遇,用新的实践推动环境保护取得更大的实际成效,用新的体制机制保障环境保护的持续推进,用新的思路谋划环境保护的未来,制定和完善与我国基本国情相适应的环境保护宏观战略体系、全防全控的防范体系、健全高效的环境治理体系、完善的环境法规政策标准体系、完备的环境管理体系、全民参与的社会行动体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重中之重就是积极探索出一条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的中国环境保护新道路。周生贤回顾了中国十一五环境保护工作的基本情况。可持续就是坚持环境保护与长远发展相融合,通过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不断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落实减排目标责任制,强化污染物减排和治理,增加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种类。四要切实保护和修复生态。
二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健全污染者付费制度,建立多元环保投融资机制。
重点抓好五项任务:一要深化污染减排五要建立健全有利于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可持续就是坚持环境保护与长远发展相融合,通过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不断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注重运用市场手段,抓紧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积极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和环保收费改革,全面改革资源税,开征环境保护税,健全绿色税收、绿色证券等环境经济政策。二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效益好就是坚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建设相统筹,寻求最佳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大力发展环保产业,使绿色产业日益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新生力量。周生贤回顾了中国十一五环境保护工作的基本情况。
归结起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顺应时代新变化,再造环境新优势,拓展发展新空间,满足人民新期待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三要着力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
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和减少污染的先进适用技术。建立健全污染者付费制度,建立多元环保投融资机制。
周生贤说,生态文明建设是理念、行动、过程和效果的有机统一体。积极探索中国环保新道路是主要途径。代价小就是坚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以尽可能小的资源环境代价支撑更大规模的经济活动。在新的理念和思路指引下,环保新道路的探索和实践不断取得新进展,十一五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提前实现,重点流域区域污染防治不断深化,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的综合作用日益显现,民生保障和改善工作取得新进展,农村环保和生态保护有力有效,部分环境质量指标持续转好,十一五环保规划任务基本完成。
有效控制城市噪声污染。进一步深化环评制度,严格环境准入,严格执法监督,健全重大环境事件和污染事故责任追究制度。
开发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资源利用率,逐步降低经济增长的碳排放强度,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物排放。重点抓好五项任务:一要深化污染减排。
保护生物多样性,把生物资源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结合起来。继续强化饮用水源保护区管理措施,全面排查重金属等污染物排放企业及其周边区域环境隐患,集中开展沿江沿河沿湖化工企业综合整治。
落实减排目标责任制,强化污染物减排和治理,增加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种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重中之重就是积极探索出一条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的中国环境保护新道路。长期持久建设,坚持不懈地加以推进是基础。加大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力度,让江河湖泊休养生息。
坚持把环境保护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重要举措,把污染防治作为重中之重,把确保群众饮水安全作为首要任务,全面推进、重点突破,着力解决影响可持续发展和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加强自然保护区、重点生态功能区、海岸带的保护和管理,构筑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注重建设效果的最优化和可持续是目的。生态文明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本质特征,是人类在利用自然界的同时又平等对待和主动保护自然界,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关系,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而取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
周生贤强调,十二五时期,是我国环保事业大有作为的机遇期,也是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破解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的有效途径,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客观需要,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内在要求,是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抢占竞争制高点的必然选择。
现在还有多少房子可以供我选择?记者询问道。 [阅读]
中国眼下的危机,便有中国金融界画虎英雄的巨大功劳——三、四个月前,那批天天喊热钱来啦、甚至杜撰出1.75万亿美元惊人数字吓坏新华社记者的金融学家们,便功不可没。 [阅读]
诸如利息不管用、汇率不管用、价格不管用。 [阅读]
GDP 达到24万亿,居民银行存款达到了20万亿,外汇储备有1.8万亿美元,可以说中国历史上还从来没有达到过如此富裕程度,这无疑激起了经济学家构建中产阶级社会的梦想。 [阅读]
无论在西方还是中国,这些言论都不算主流,而且双方所说的社会主义不完全是一个概念。 [阅读]
精英联盟和持续的威权政治解释了为什么苏南会出现政府和精英操控的村级选举和官办的、没有生机与活力的商会和协会。 [阅读]
最近几年,欧美一些政治智囊热衷于谈论所谓的美中欧三足鼎立格局,其背景就是亚洲、尤其是中国地位日益重要。 [阅读]
第七届亚欧首脑会议今昨两天在北京召开。 [阅读]